LONG文章 | 露西·布尔:驾驭色彩,临摹超感官的现实
美国90后艺术家露西·布尔在中国的首次个展“维纳斯世界”目前正在龙美术馆(西岸馆)西楼展厅举办,展览呈现了艺术家近期新创作的8件抽象绘画,其中包括一件尺幅近6米的双联画,这也是艺术家首次尝试如此庞大尺寸的作品。
文 | 格兰特·爱德华·泰勒
模仿始终是艺术的根本范式。艺术不断临摹——然而,临摹可被感官接收的世界是一回事,临摹超感官的现实却是另一回事。践行后者的艺术试图去描绘的是某种超越了可感物质世界的存在。它是主观精神的抒发,这种精神为人的体验注入生命力,却无法被简化为某种特定的物品或形态。这是一种对现实的通感式体验,一切表象在此缠绕成网,在不相像的形态中显形。
哪怕是体量最为庞大的作品,露西·布尔的绘画也仍旧注重制造与观者的亲密感与对话。这些作品不借助任何作品之外的元素作为创作的前提,也不依靠这些外部参照使自己的表达成立。她的绘画探索的是一种将主观感受到的美学现实转化为客观实体的能力,从而让大众观者也能有所体验;她熟练的绘画技巧是为了这一目的而服务的。
“露西·布尔:维纳斯世界”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展期:2023.6.10-8.13,摄影:shaunley
色彩是布尔的专长,而她的绘画正是主要通过对色彩的驾驭,为观者带来直接、即时的美学冲击。布尔对于色彩的感知并非来自于对现实生活中颜色的观察,而是将颜色剥离物性,琢磨颜料自身具有的可能,让人联想到印象派与野兽派画家的色彩表达。不同的画具引导着姿态性的绘画痕迹,汇成一张属于布尔绘画语言的字母表。这些痕迹与形态是有机的:布尔的画中从不出现笔直的线条,因为精密反会将艺术家的创作桎梏在对于纯粹的追求之中,与她自动主义式的艺术背道而驰。布尔画中的图案好似音乐中的断奏,它们的律动感并非来自机械般的精准度量,反而诞生于表达的误差。
露西·布尔,《23:57》及其局部,2023,亚麻布面油彩,121.9 x 91.4 x 2.9 cm,图片由艺术家及大卫·科丹斯基画廊提供
从艺术史的角度看待布尔的作品,最为迷人之处在于她对于空间幻觉的处理。一汪汪色彩铺展为色域,化作枝叶般的长条,或是朦胧的球形。在这之上,她会重复刮出线条,呼应着这些形状的外轮廓,营造出一种底层形状正在被挤压到三维空间里的错觉。画面摇摆在二维的平面感与三维的体积感之间,几近怪诞。空间的张力在她轻柔的干笔画法中进一步拉紧——画中一些地方的气氛变得稠密厚重,让人不由想起透纳笔下如史诗般撼人的风景。若是将视线挪移至画面的另一区域,这种气魄压人的氛围与形式的纠缠却也可以突然消退,露出鲜明的层次与造型。
露西·布尔,《11:74》及其局部,2023,亚麻布面油彩,254x193cm,图片由艺术家及大卫·科丹斯基画廊提供
布尔在绘画中描绘的图景超越了这些隐秘的痕迹与色彩。运用独到的痕迹语言与对色彩动力关系浑然天成的把控,布尔在画布的平面上编排出一首首抑扬顿挫的共鸣曲。她倾向于选用细长或瘦高的画幅,从而为观者带来一种别样的观看模式,一种非正统的绘画观看体验:凑近画布,像勘测地形一样扫视画面的此起彼落。作品像电影一般,在眼前流逝。黄调的绿朦胧地盖在绿调的黄之上,二者颜色之相近,在骚动中磨蚀与彼此的差异。一连串的短线沿着一条羽化的连贯线条错落有致地刺落在画布上,渐渐消失。
露西·布尔,《14:32》及其局部,2022,亚麻布面油彩,213.4 x 172.7 x 4.1 cm,图片由艺术家及大卫·科丹斯基画廊提供
布尔的绘画痕迹仿佛是一个个角色:就如这则比喻所暗示的,能够迸发出无穷的表现力。场景来来去去,张力此起彼伏。观众可以将这种电影式的绘画看作是根茎——没有开端也没有结束,没有特定的入口、出口或是中心。这里没有稳定的秩序,观者沿着视线的下一处落点,自行决定事件的展开顺序。毕竟,这就是布尔创作的方式。她会靠近亚麻画布,沿着构图中的某一条轨迹出发,在节奏与和鸣中将它拓展,接着她远离这处画面,让自己的注意力松弛片刻再开始重新斟酌,从画布的另一处再度开始。
《22:31》是布尔这种根茎式创作手法的典范。从远处看去,画面仿佛在踉踉跄跄地舞蹈,舞姿在亚麻布平面上起伏。从画面上部重重涌动的深色波浪,到从左侧翻滚而来的深红色山丘,这件作品中的动感变化自如,此呼彼应。作品中的一处亮点是深红与亮白色的木头纹理,它们从画面的左下角涌入,溶解在主导的芥末黄之中。这样的点睛之笔让人不觉感叹其恰到好处,此中玄妙难以用智识诠释,唯有在作品面前才能真正体会。
露西·布尔,《22:31》及其局部,2023,亚麻布面油彩,175.3 x 330.8 x 4.1cm,图片由艺术家及大卫·科丹斯基画廊提供
就实际作品而言,《18:43a》是本次展览中最负野心的一件,不仅因为作品尺幅巨大,也因为布尔在其中对双联画形式进行了新颖的运用。布尔“痕迹字母表”中的螺旋形态缓缓舒展,如尾羽一般大片大片地扫过亚麻布的表面。相较于布尔的其他作品,本作中的用色显得更为温恬,以搭配柔缓的画笔痕迹,将整幅画面烘托出一种柔滑、平静的气质。
在画面的正中,布尔加入了一个形似小鸟的形态,以两联的缝隙为轴形成镜面对称,也将左右双联相连,会意般地承认着这件作品极宽的画幅。元素在作品左联下半部的画面堆积,画面的氛围变得浓重,胶着难解。纹理与痕迹融为一体,化作紧密结合的团块。在这个层层纠缠的角落,动势似被定格,画面上半部分的轻盈气流也难以将其攻破。而在右联中,厚重的缠结状态让步,取而代之的是由错落线圈组成的拱形。在画面的上部,紧缩的线圈松缓,舒展成叶状的气流。整体上,右联所呈现的方向感更为松弛,整件作品右侧的重量感与从左联左侧迸发的一连串红绿色彩形成了鲜明对比。
露西·布尔,《18:43a》,2023,亚麻布面油彩,129.5 x 579.8 x 3.8cm,图片由艺术家及大卫·科丹斯基画廊提供
不同于《18:43a》的浩瀚无垠,《夕照》中凸显的是绘画痕迹的触感——糖苹果般的红色似乎浮于画布的表面。画中似乎孕育着一种更加混沌的能量,一种在墒增中几近爆发的内部动力。《18:43a》所呈现出的画面是内省的、平静的,而这幅作品却是人造的、粘稠的、高度动态的,散发出一种无与伦比的能量。深蓝的底色凸显了表层半透明的粉、橙、红与绿,整幅画面仿佛不是一点点地浮现而出的,而是在一瞬间,突然出现在了这里。
露西·布尔,《夕照》,2023,亚麻布面油彩,121.9 x 91.4 x 2.9cm,图片由艺术家及大卫·科丹斯基画廊提供
布尔将本次展览命名为“维纳斯世界”——这个名字来自于她位于加州的新工作室入口上挂着的标志,是之前开在这栋楼里的一家婚纱店所留下来的。她经常用作品完成的时间为画作命名,有时也会用出现在她周遭的只言片语或杜撰新词作为标题。和她绘画创作中的即兴精神一样,布尔的起名法里也有着一种类似的漫不经心。这代表了一种面对体验的开放心态,承载着一份想要创造意义的渴望。
超现实主义者的自动主义艺术为这种做法提供了一种颇为恰当的参考,而布尔的绘画把自动主义带入了绘画自己的领域。这些绘画关乎的不是精神分析,而是美学。它们想要努力抓住的是某种狡猾的东西;它们所依赖的是观者对其的直接体会。它们的精髓存在于超感官的层面,也是在此,这些绘画展示出它们的能量。不论是视网膜所接受的光学效应,还是智识层面的解构分析,都无法将其概括。这是美,一种非凡的美。
露西·布尔,《18:43b》及其局部,2022,亚麻布面油彩,128.9 x 325.8 x 3.8 cm,图片由艺术家及大卫·科丹斯基画廊提供
露西·布尔,《Hell ears》及其局部,2021,亚麻布面油彩,213.4 x 172.7 x 2.9 cm,图片由艺术家及大卫·科丹斯基画廊提供
更多展厅现场
“露西·布尔:维纳斯世界”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展期:2023.6.10-8.13,摄影:shaunley
关于艺术家
2023年6月9日,艺术家露西·布尔在展览开幕式现场。摄影:shaunley
露西·布尔,199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现居住、工作于洛杉矶。她曾于多家机构举办个展与双人展,包括池社,上海(与郭凤怡的双人展,2021);High Art画廊(阿尔勒,2020;巴黎,2019);Human Resources艺术空间,洛杉矶(2019);Smart Objects画廊,洛杉矶(2019);玛丽皇后号皇家游轮,加州长滩(由展览平台Mother Culture策划,2017)。近期群展包括“13位女性:第一次变奏”,橙县艺术博物馆,加州科斯塔梅萨(2022);“抽象词汇:馆藏展”,圣地亚哥当代艺术博物馆(2021),以及“当代人:哥伦布艺术博物馆坎特兰收藏的创立”,哥伦布艺术博物馆,俄亥俄州(2021)。
她的作品被多家机构永久收藏,包括巴尔的摩美术馆、日内瓦现代与当代艺术博物馆(MAMCO)、洛杉矶郡立美术馆、龙美术馆、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以及麻省沃尔瑟姆布兰戴斯大学罗斯美术馆等。
相 关 展 览
// 龙美术馆(西岸馆)正在展出 //
➤ 地上展厅
➤ 地下展厅
门票价格、开馆时间等请点击这里
// 龙美术馆(重庆馆)正在展出 //
(免费对公众开放)
LONG MUSEUM
热 门 展 览 Current Exhibition